天正(552年四月—553年七月)是南朝梁政權武陵王蕭紀的年號,共計2年。[1][2] 事实速览 天正在南朝梁和蕭紀時期的位置。 ... 天正 552年四月-553年七月 政權 南朝梁 君主 武陵王蕭紀 歷時 2年 天正在南朝梁和蕭紀時期的位置。 关闭 《資治通鑑》記載,侯景之亂時,蕭紀不救援。等到蕭衍死後,在四川即位,年號天正。[3] 改元 太清六年——四月二十八日,蕭紀稱帝,改元天正元年。[4][5][6][7][3] 天正二年——七月十一日,蕭紀被殺。[4][6][8] 大事記 出生 逝世 紀年 更多信息 天正, 元年 ... 天正 元年 二年 公元 552年 553年 干支 壬申 癸酉 关闭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中國 承聖(552年-555年):南朝梁—梁元帝蕭繹之年號 天保(550年-559年):北齊—齊文宣帝高洋之年號 和平(551年-554年):高昌—麴某年號 朝鮮半島 開國(551年-568年):新羅—真興王之年號 參看 中國年號索引 其他使用天正年號的政權 引用 [1]李崇智,《中國歷代年號考》,第65-66頁。 [2]李兆洛《紀元編》卷上:「武陵王紀,天正〈承聖元年四月改,二年七月亡〉。」 [3]司馬光. 資治通鑑梁紀二十. 維基文庫.「〔承聖元年四月〕乙巳,〔蕭紀〕即皇帝位,改元天正。」 [4]姚思廉. 梁書本紀第五元帝. 維基文庫.「〔大寶三年,世祖猶稱太清六年〕四月乙巳,益州刺史、新除假黃鉞、太尉武陵王紀竊位於蜀,改號天正元年。……〔承聖二年〕秋七月辛未,巴人苻升、徐子初斬賊城主公孫晁,舉城來降。紀衆大潰,遇兵死。」 [5]姚思廉. 梁書列傳第四十九武陵王紀. 維基文庫.「高祖崩後,紀乃僭號於蜀,改年曰天正。」 [6]李延壽. 南史本紀第八梁本紀下. 維基文庫.「〔承聖元年四月〕四月乙巳,益州刺史、新除假黃鉞、太尉武陵王紀僭位於蜀,年號天正。……〔二年〕秋七月,武陵王紀眾大潰,見殺。」 [7]李延壽. 南史列傳第四十三梁武帝諸子. 維基文庫.「〔大寶〕二年四月乙丑,紀乃僭號於蜀,改年曰天正,暗與蕭棟同名。」 [8]司馬光. 資治通鑑梁紀二十一. 維基文庫.「〔承聖二年七月〕秋,七月,辛未,巴東民苻昇等斬峽口城主公孫晃,降於王琳。謝答仁、任約進攻侯叡,破之,拔其三壘。於是兩岸十四城俱降。紀不獲退,順流東下,遊擊將軍南陽樊猛追擊之,紀眾大潰,赴水死者八千餘人,猛圍而守之。上密敕猛曰︰『生還,不成功也。』猛引兵至紀所,紀在舟中繞牀而走,以金囊擲猛曰︰『以此雇卿,送我一見七官。』猛曰︰『天子何由可見!殺足下,金將安之!』遂斬紀及其幼子圓滿。」 參考文獻 徐紅嵐,《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》,遼寧教育出版社,1998年5月 ISBN 7538246193 松橋達良,《元號はやわかり—東亜歷代建元考》,砂書房,1994年7月,ISBN 4915818276 李崇智,《中國歷代年號考》,中華書局,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前一年號:太清 蕭紀年號552年-553年 下一年號:-- Wikiwand -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. On steroids.